跟一个美国朋友聊天了解到的几点事情

昨天上午在星巴克coding,大约11点的时候旁边坐来一个很高大的美国人,叫Robert,来自于美国。。。出生在Texas,在Pennsylvania长大,在Arizona工作了7年,所以好像和很难说来自于哪个州。刚开始安安静静的坐了会,然后他看见我在coding,问”Are you making an app?”, 我说yes,然后就开始聊起来了,聊了大概2个小时,让我了解到一些比较惊讶,或者说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 1. Android & Apple

在国内,除了我们苦逼的安卓开发者,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买Android机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便宜吧?然而他告诉我,在美国并不是这样的,Android在美国是非常流行的,几乎75%是安卓,iPhone不到25%,为什么呢?因为Google,因为Google Maps,因为GMail,Youtube,Google Drive,Handout。。。Google在美国已经建立了非常庞大而完善的生态圈。而在这基础之下,是Google的 constant updates----这才是Google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最大的优势----这些updates保证了系统的流畅性,保证了APP极好的使用体验。此外,Google Play 的统一性保证了手机上的第三方app也能持续的得到更新。所以国外的安卓机远不像国内的系统那么卡,app体验那么差。然而这一切,在我大天朝的GFuckingW下面封锁的荡然无存,所以中国的Android机才这么慢,这么卡。这让我意识到,中国这么多人想买iPhone,甚至卖肾买iPhone,其实真不是我们多么虚荣,也不是iPhone真的有那么好,只是因为Android或者说Google的绝大块优势都已经被剥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第二种选择。
恩,以后谁再跟我说他的安卓机很卡很慢,我知道该怎么回应了!

## 2. 该重视的是用户体验

这跟前一点有类似的地方。国内的一家店,你以为它在卖商品,其实它就是在买商品。国外的一家店,你以为它在卖商品,其实它买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当时拿了星巴克作为例子,他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说这里环境还不错,适合coding,于是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会觉得这边环境还不错?因为这边的服务员服务态度很好,因为这里的桌子永远是干净的,这里永远都有洗手间(当然其实某一些店并没有洗手间),洗手间永远是干净的,甚至天花板都永远是干净的,这里的桌子和椅子高度刚好适合我用电脑,这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这里边上有纸巾随时供我取用,而且纸巾质量还不错。。。所以说让你留恋,或者说下次还愿意来的,其实并不是咖啡本身,咖啡自然不能差,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个环境,是你在这家店的这段时间,这家店给你的感受。。。想想,貌似至少我习惯去星巴克,的确是因为那里的环境。如果人多的话,我就会去一家偏一点的星巴克。
上面提到的几点,听起来简单,然而单单第一点国内能做到的,据我自己的经历,除了海底捞,没有第二家了。
你会说外婆家不这样,不照样爆满,然而有几个人会说“外婆家给我的用餐体验很好”呢?所以中国的餐饮酒店开到国外的少之又少,唯一听说的,也是海底捞。

## 3. Social

这是也是非常让我脑洞大开的一点,我问他“Do you have many friends here” 他说yes,我问他们都是美国人吗?他说”No, most of them are Chinese, why meet American when you are in China, It makes no sense”, 我说”Many of my friends go abroad for education and most of the time the stay with Chinese there”, 他说那是非常stupid非常wasteful的一种做法,因为social是美国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生的教育中,看书学东西只占30%,而70%是书本之外的是social,是build connection!因为你学不过计算机,你更学不过互联网,这时候你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来跟你一起做合适的事情,而这便需要通过build connection来做到。他还说”Social is not entertainment. It’s about solving problems.” 想想,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Social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一个人看书,做题永远遇不到的。在social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出来的能力,也许就是所谓的沟通能力吧。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我想大部分人都清楚,也不需要多说了。

## 4. Taking risks

这位美国朋友是一位历史老师,在中国的一个帮助学生出国留学的机构教美国历史。他说中美的孩子最大的一个不同之一,就是中国的孩纸不敢take risks,他们总是担心downside,他们不敢申请自己想去的学校,不敢给自己心仪的导师发邮件,不敢主动跟别人聊天。。。除非有百分之百的保证,然而这世间上并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做的,是要勇敢的take risks,不要怕失败,你能很快的heal from it。他举了Amazon、Apple和Google的例子,说他们开始的时候都是在Garage里面开始的,他们开始的时候并不肯定能发展成后来的那个样子,然而他们看到了一个机会,他们不怕taking risks,所以他们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 5. Memory tips

最后还聊到一些记忆的小技巧,他说他们记一个东西的时候,会把这件东西同自己的某一种emotion建立起关联,比如悲伤的,快乐的等等。他的理论是,人对自己的情绪感受是不会忘记的,他说“You never forget the first time you fell off a bicycle or the first time you kissed a girl”。我曾经看到过一些记忆的技巧是说将你要记住的事情与你已经熟悉的事情建立起关联,然而跟自己的emotion建立起关联这种做法,倒还是第一次听说。
Hm...interesting!

期间还聊到其他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他说美国的短信是免费的,所以他们虽然有WhatsApp,然而WhatsApp并不能像微信一样这么的普遍。当然,有很多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比如他觉得人的性格完全是后天的因素,整个社会文化,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等完全决定了你的性格,然而我觉得遗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他觉得遗传在决定人的性格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影响。他还觉得中国的孩子不应该花这么多时间学习,我说高考要求我们这样,他说no,难道你不能从电脑上学到吗?不能从internet学到吗?这些自然是对的,然而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我觉得高中的孩子,还是多花点时间学习吧,理想状态是有的,然而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Leave a Reply